此文章來自奇摩知識+如有不便請留言告知
標題:
Burma 緬甸 fast!!!!!!!!!!!!!
發問:
1945-2009 有咩重大野 出現過 姐係好似HISTORY 19XX WW2 咁 最好英文答番我 我要詳細D point個d 因為要作500字ENG 最好有D WEBSITE COPY下個D xd 得閒既你 最好幫我作埋 小弟veryvery感激 趕用!!!!!!!!!!!!!1
最佳解答:
緬甸聯邦(緬語: 圖片參考:http://upload.wikimedia.org/wikipedia/commons/thumb/1/1b/Myanmar_long_form.png/125px-Myanmar_long_form.png ),簡稱緬甸,是一個位於東南亞的國家,西南臨安達曼海,西北與印度和孟加拉國為鄰,東北靠中華人民共和國,東南接泰國與寮國。東南亞國家聯盟成員國之一。2005年,緬甸政府將首都從境內最大城市仰光遷至新都內比都。 大事年表 825年-1757年:孟族國王統治南緬甸。 1044年-1287年:緬族國王由蒲甘城開始統治。 1278年:中國元朝設置「緬中行省」,管理緬甸東北部地區。後撤,並入「雲南行省」。 1287年-1531年:撣族國王由阿瓦由緬甸中部開始統治。 1531年-1752年:緬族國王開始統治東吁。 1752年-1885年:緬族國王開始統治貢榜。 1875年:西部克倫尼邦被確認為主權國。 1885年(清朝光緒十一年):英國發兵滅緬甸,併入大英帝國所下屬的印度,成為英屬印度的一個省份。中國清朝政府命駐英公使曾紀澤向英國抗議無效。 1886年(清朝光緒十二年六月):中國被迫與英國簽訂《中英緬甸條約》,中國承認緬甸為英國所有,英國僅答應代替緬甸照例入進貢中國。 1890年-1947年:撣邦、佤邦成為大英帝國的保護國。克欽邦、欽邦則為分開的行政區。 1937年:緬甸脫離英屬印度,成為大英帝國的緬甸本部(英屬緬甸)。 1942年:昂山和奈溫所領導的緬甸獨立軍引領日軍佔領緬甸。 1945年:全緬抗日勝利,大英帝國重返緬甸。 1947年:通過《彬龍協定》,緬甸本部、撣邦、克欽邦、欽邦等共同向大英帝國爭取共同獨立。同年,昂山將軍被暗殺。 1948年1月4日:緬甸脫離英國六十多年的的殖民統治,緬甸聯邦誕生,蘇瑞泰為首任緬甸總統。 1948年-1958年:以吳努為首的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成為緬甸聯邦的執政黨。 1958年-1960年:奈溫將軍強迫吳努讓其成立「看守政府」。 1960年-1962年:吳努的緬甸聯邦黨(由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廉潔派改名)在1960年緬甸大選獲勝而執政。 1962年-1974年:奈溫奪取政權,廢除聯邦憲法,成立「緬甸聯邦革命委員會」,排除民選制度,開始軍人獨裁統治。 1974年-1988年:奈溫頒布新憲法,承認若開邦、欽邦、克欽邦、克倫邦、卡耶/克倫尼邦、孟邦、撣邦為行政單位。奈溫將軍脫下軍裝,自任「緬甸社會主義綱領黨」主席,「緬甸聯邦革命委員會」改稱「緬甸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國務委員會」,「緬甸聯邦」改國號為「緬甸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」,確立一黨專政。 1988年:全國群眾起義之後,奈溫退居第二線,由蘇貌將軍接班,執政黨由「緬甸社會主義綱領黨」更名為「緬甸民族團結黨」,成立「緬甸聯邦恢復法律和秩序委員會」堅持一黨專政。 1989年:緬甸當局將其英文國名從「Union Of Burma」改為「Union Of Myanmar」。 1992年:丹瑞將軍取代蘇貌將軍,繼續一黨專政。 1997年:丹瑞將軍改「緬甸聯邦恢復法律和秩序委員會」為「緬甸聯邦和平與發展委員會」,繼續一黨專政。同年,蘇貌將軍病逝。 2002年:吳奈溫在軟禁中去世。 2005年11月7日:因戰略思維,緬甸政府宣布首都由仰光遷都至內比都。 2007年8月中旬:仰光爆發2007年緬甸反軍政府示威,是緬甸二十年來規模最大的抗議遊行,參加人數大約數十萬人。遊行本為抗議油價高漲,後轉為要求民主的反政府示威遊行,至9月26日軍政府開始鎮壓,致數人死亡。 2008年2月9日:軍政府宣布將在五月舉辦公民投票通過新憲法,並在2010年舉行民主選舉來成立新政府。 2008年5月3日:特強氣旋風暴納爾吉斯襲擊仰光等人口稠密城市,約2.2萬人死亡,4.1萬人失蹤。[
其他解答:CAAD3F79AE16AF09